第139期 拿什么拯救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路口?(续集)

优控黑板报

上期黑板报君为大家介绍了某老城区商业中心路口的交通改善措施,讲的是从片区交通改善的角度出发,以点带面,联合周边路口综合整治,内疏外截,取得较好效果(戳这里看上一期内容)。这一期再为大家奉上该路口内部的一些优化措施,谈谈如何在有限的道路条件下,争取最大的交通效益。

路口现状

目标路口是由东西和南北走向的两条道路相交而成的十字交叉口,各进口道路都是双向4车道,东、南、北进口道都是采用了混合的直左及直右设计,西进口是拓宽增加了一条右转专用车道变成3车道。路口车道功能及灯组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 路口车道功能及灯组设置示意图图1 路口车道功能及灯组设置示意图

路口早晚高峰流量情况(单位:pcu)如下图所示。

图2 路口早晚高峰小时流量情况(未统计右转流量)图2 路口早晚高峰小时流量情况(未统计右转流量)

从路口的流量情况来看,东西进口流量较大,南北进口流量变化平稳。路口早晚高峰存在潮汐现象,晚高峰西进口流量较大,有回溢的风险。

路口周边是购物商场、风味食街,人流量也比较大,早晚高峰的行人过街量800-1200人次/小时,周末及节假日人流量达2500-3000人次/小时。

路口采用的多时段定周期的控制策略,相位方案固定,如下图所示。

图3 路口相位方案图3 路口相位方案

存在问题

1、路口早晚高峰时段流量较大,常常处于过饱和状态;

2、早晚高峰及节假日人流量大,路口信号相位存在人车冲突、人车争路的情况(左转与行人放行在同一相位内);

3、路口信号周期过大(158-178s),各进口车流排队过长,严重时西进口回溢至上游路口;行人等待时间过长,常出现行人闯红灯现象;

4、相位方案未针对交通流的特点作有针对性的控制,导致控制效率不高。

总的来说,限于道路条件(双向4车道),无法分离转弯车流,交叉口内直行车与左转车冲突无法避免;采用全屏灯控制,人车冲突严重,交通运行效率低下,经常发生交通拥堵。

优化措施

1、行人过街控制优化
针对路口行人流量较大、路口较小、人车冲突严重等特点,从保障行人安全、规范路口交通秩序的角度出发,可以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同时在交叉口中央人流集中的方向增加一条斑马线和一组行人控制灯组。如下图所示。

图4 改造后的路口示意图图4 改造后的路口示意图

2、机动车精细化控制

从路口早晚高峰的流量数据可知,西进口左转车流量比较大,而西进口路段距离上游路口仅有270米左右,容易回溢。改造:重新划分西进口车道功能,设置左转专用车道(见图4),加快左转车的放行效率。同时根据全天交通流特点,对路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

1)早高峰方案

东西方向为关键流向,采用搭接相位,优先放行,控制方案如下。

图5 早高峰控制方案图5 早高峰控制方案

2)晚高峰方案

晚高峰各进口流量比较均衡,但西进口交通压力最大(易回溢),同时北进口左转流量最大,全屏灯控制下放行效率低,应优先考虑,相位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6 晚高峰控制方案图6 晚高峰控制方案

3)平峰方案

平峰时段车流较少,为保障路口的通行效率,使用对放相位,减少放行相位,降低路口运行周期,减少行人等待时间,相位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7 平峰控制方案优化后,控制方案配时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 1路口优化后相位配时信息

表1 路口优化后相位配时信息优化效果

本次优化措施采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评估,分别从路口通行能力、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及延误等指标进行考察。仿真结果显示,目标路口的延误下降明显,通行能力略有提升,西进口的平均排队长度及平均停车次数改善明显,不再出现回溢造成上游路口拥堵,有效缓解路口的拥堵情况。

表2 仿真结果数据显示案例小结

该老城区商业中心路口改造成功,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经验:

1、联合周边路口,以区域协调的思想全面考虑片区交通问题,统筹全局,分而治之;

2、引入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路口空间较小、人流集中的特点增加中央斜过街斑马线,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分离人车冲突;

3、根据路口、路段交通流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放行策略、合理配时,做到精细化控制。

老城区商业中心路口的优化案例说明,精细化的交通管理手段,有利于深挖道路的交通潜能,让这些“老路口”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