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期 乐山丨老城区“异型”路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优控黑板报

专家导读>>

本期点评专家孙艳磊
本期点评专家孙艳磊

点评专家:孙艳磊

案例来源:乐山项目

关键词:异型路口 精细化交通组织设计 机(非)双待设置 行人早启动保护相位

该案例紧紧抓住拥堵路口改造契机,展宽增加车道数,优化渠化车道功能,施划机(非)待行区,进一步挖掘道路潜力;增设信号灯控,轮流分配路权,减少冲突点,保障安全和秩序;设置行人过街保护相位,保障行人安全过街;协调联动上下游路口,提高通行效率。对其他拥堵路口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路口概况

乐山市一水厂路口位于老城肖坝片区核心位置,东接滨河路,西连肖坝路,北衔海棠路,周围分布有两所高校、五所中小学、七处幼儿园与各类型的老旧居民区、商业街区、文旅活动中心、医院等人车流吸引点。

图1 路口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 路口地理位置示意图

改造前,该路口一直是老城区的拥堵顽疾之地,无信控、无渠化;行车秩序混乱、冲突较多,行人过街安全系数低;节假日期间需要布设多名民警进行现场疏导;通行效率极其缓慢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图2 路口改造前高空图
图2 路口改造前高空图

存在问题

1.路口标线缺失

堤防整治工程改造期间,该路口标线改造迟迟未能实施,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各流向、车种冲突较大。

图3 路口标线缺失示意图
图3 路口标线缺失示意图

2.未完善设置信号灯控,各流向冲突较大

晚高峰时段,肖坝路左转进入海棠路678pcu/h,滨河路直行去往肖坝路1024pcu/h,海棠路右转进入肖坝路820pcu/h;整个路口区域混行车、车冲突较大(见下图4),滨河路侧行人过街342人*次/小时,行人不安全。

图4 路口流向冲突示意图
图4 路口流向冲突示意图

3.路口车道未渠化,左转排队较长

肖坝路进口车道设置为双向4车道,直、左+2出口道模式,高峰时段左转车流较大,排队过长,通行缓慢。

图5 路口排队较长示意图

图5 路口排队较长示意图
图5 路口排队较长示意图

4.相邻路口距离较近,未采取相应协调控制

一水厂路口距离蓝山湾红绿灯路口500m,高峰时期两路口偶有回溢现象,路段间小区开口众多,相互干扰,造成路段拥堵。

图6 两路口距离示意图
图6 两路口距离示意图

优化思路

针对路口存在的进城排队过长、路口秩序混乱、行人过街时间不够、混合车道行驶、车辆随意穿插变道、路段车流快速累积等问题,攻城狮们通过路口标线渠化、车道宽度调整、设置机(非)待转区、行人保护相位、直左搭接相位等一系列措施,充分优化路口空间,改善通行秩序,保障行人安全。

优化方案

1.渠化设计

a.西侧进口增设左转车道

对路口实际宽度勘测,路口西进口70m左右路段存在展宽渐变段,设置为双向6车道的渐变车道。

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5中“城市道路路口排队车道宽度最低推荐值2.8m(3m) ”的规定,并考虑该路口左转车辆排队较长,如设置直左混行将会降低整个路口通行效率。

因此转变思路,以空间换时间,将西进口设为一直、双左、两出口的车道设置模式,增加左转车辆的排队车道个数,改善路口通行秩序、提升整个路口通行效率。

图7 西进口新增左转排队车道示意图
图7 西进口新增左转排队车道示意图

b.设置机(非)待行区

高峰时期,路口左转机动车流量高达700pcu/h,非机动车也趋近140辆/小时。而路段空间狭小,车辆密集,机非混行排队穿插,增加了启动延误时间。

针对以上状况,整合优化现有的路口空间,利用现状的路口面积,施划合理的待行区,缩短路口通行时间,提升整个路口效率。

图8 机(非)待行区设置示意图
图8 机(非)待行区设置示意图

通过新增排队车道、施划待行区、阶梯式停止线、左转导流线等渠化措施,来达到“寸土必争”的目标,对现状进行轻微改造,缓解路口通行难的状况。

图9 渠化调整后高空效果图
图9 渠化调整后高空效果图

2.控制措施

a.行人保护相位设置

按照经典T型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调控设计,路口东侧行人过街灯常规伴随北侧的海棠路车行灯(北侧车流较少54pcu/h)。

但经过现场实测,北侧行车灯配时不宜过长且东侧行人过街需求较大。为解决此问题,攻城狮通过拆分西进口原B相位为B+C相位,既满足西向东的直行通行时间又保证了东侧行人斑马线的有效通过时间。

图10 路口交通信控基础图
图10 路口交通信控基础图

图11 优化前后相位对比图

图11 优化前后相位对比图
图11 优化前后相位对比图

b.上游路口协调控制

一水厂路口与上游蓝山湾路口相距较近,高峰时段相互干扰。为提升路段间的通行效率,攻城狮按照“缓进快出”的控制思路,在蓝山湾路口设置出城方向单放,减少了入城(去往一水厂)的绿信比,达到控制进入一水厂车辆,快速疏解出城方向车流目的。

其次,同步划分相同时间段与相位控制时长,满足协调控制基本思路,减少车辆停车延误次数,防止路段车辆积压过快,平衡两路口之间的行车密度。

图12 上游路口交通信控基础图
图12 上游路口交通信控基础图
图13 上游路口相位示意图(优化前)
图13 上游路口相位示意图(优化前)
图14 上游路口相位示意图(优化后)
图14 上游路口相位示意图(优化后)

如上图13、14所示,蓝山湾路口(上游路口)由原A相位拆分为A+B相位,控制两路口间的车流密度,防止路口回溢。

两路口同步时段划分、精细化配时设计,减少路段停车次数,提升效率。如下图所示:

图15 两路口信号配时协调说明图
图15 两路口信号配时协调说明图

优化效果

1.排队长度明显缩短

通过优化前后高空采集视频对比,优化后滨河路车辆排队长度缩短60m,肖坝路车辆排队长度缩短110m,极大疏解了片区的通行压力。

图16 优化后高峰排队高空现状图
图16 优化后高峰排队高空现状图

2.解决了行人过街时间不足问题

通过行人保护相位设置,既满足车辆通行时间需求,又解决了行人通行时间不足的现状,东侧行人时间由20s增加至45s,有效解决了高密度行人过街与相位时间不够之间的矛盾。

图17 优化后东侧行人过街密度分散效果图
图17 优化后东侧行人过街密度分散效果图

3.缓解两路口之间的拥堵回溢现象

采用两路口基础的协调控制思路,利用蓝山湾路口节流阀的作用,将肖坝路入城车辆缓慢截流在蓝山湾路口外侧的宽阔路面上,减少了蓝山湾至一水厂方向的路段小时车流密度;同时反向快速疏解一水厂至蓝山湾方向的出城车流,平衡了肖坝路的路段车流量(下图与优化前图6对比)。

图18 优化后路段高峰拥堵数据图
图18 优化后路段高峰拥堵数据图

表1 一水厂路口区域交通优化评价表

表1 一水厂路口区域交通优化评价表

优化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高峰时段路口整体交通评价指标提升明显,路口服务水平由D级提高至B级,排队长度由平均60辆车,缩短至20余辆车,东侧行人过街时间增加20s,车均延误率减少52.2%,高峰小时通行车辆数提高11.8%,早高峰提前20分钟结束,晚高峰时长缩短至30分钟内。

案例小结

本案例的老城区路口交通组织设计优化,思路简单,把握“寸土必争、分秒必抢”、“缓进快出”等原则,注重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路口渠化设计,精细化交通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巧妙运用车道功能划分、路口空间组合、相位拆分重组等手段,整体缓解区域内的道路拥堵状况,提升了拥堵路口的通行能力,并保障了行人过街安全,改善了民众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