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期 清远清城丨“U”型绿波炼成记

优控黑板报

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陈国亮

点评专家:陈国亮

案例来源:清远清城项目

关键词:交叉协调、相位差

本文设置的“U”型绿波是由一条“拐弯绿波”+一条“直线绿波”组合而成,难度在于直线绿波的关键路口和周期都已确定,使“U”型绿波的设置有较大限制。同时,环城道路存在无灯控路口和路口间距过大的干扰因素,在这样双重限制的条件下,交通工程师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将这条环城的“U”型绿波设计出来。

路口概况

附城大道、凤翔北路分别为清远市清城区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主干道,是清城区与清新区的主要通车干道。

明霞大道路口至东城大道路口路段全长4.8公里,道路为双向6车道,中央有绿化带、石墩护栏等隔离设施,周边分布行政办公点、小区、学校等大量交通流量吸引点,日常车流量较大,行驶速度约为50km/h-60km/h。

根据实地跟车测试结果统计,全路段共7个信号控制交叉口中,东城大道路口往明霞大道路口方向平均停车次数为3次,平均行程时间556s,红灯等待时间165s,占行程时间的29.6%;明霞大道路口往东城大道路口方向平均停车次数为4次,平均行程时间592s,红灯等待时间长达189s,占行程时间的31.9%。频繁遇到红灯停车等待的状况,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体验,清城攻城狮决定设计绿波协调进行改善。

图1 路口分布情况
图1 路口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

1.路口间距远,协调难度大

本次协调路段全长4838米,沿线分布7座信号灯,有4个路段信号灯间距超过800米,其中明霞大道路口与御峰路路口间距1120米,对速度控制,相位差设置要求较高。

2.延误因素多

附城大道路段行驶的大货车较多,且路段沿线存在多处无灯控路口及无灯控人行横道,大大增加了协调难度。

图2 无灯控路口图
图2 无灯控路口图

优化思路

通过实地调研,攻城狮判断凤翔北路-东城大道路口为关键交叉路口,该路口已有东西方向东城大道的绿波协调,若改动路口方案极易造成东西向绿波效果受损或消失,需尽量避免进行配时、放行方式上的调整。

另外,协调路段沿线其他信号灯路口无交叉协调影响,故以该路口作为零点路口,并以120s为协调路段的统一周期,反向推导其他信号灯路口的放行方式及配时。

图3 凤翔北路-东城大道交叉绿波图
图3 凤翔北路-东城大道交叉绿波图
图4 凤翔北路-东城大道放行图
图4 凤翔北路-东城大道放行图

优化方案

1.配合协调方案设计调整相位及周期

原路口方案多为对放、单放等控制方式,且路口周期不统一,不利于协调方案设计。在不影响路口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统一路口公共周期并合理利用协调方向搭接相位,对路口进行相位相序的调整,以达到双向绿波效果最佳。

表1 路口相位配时表

表1 路口相位配时表

2.精细设计协调速度

为切合实际情况,攻城狮在设计协调方案时,多次对该路段进行跟车测试、调研,以满足行驶车辆的实际速度需求。

图5 路段数据测试图
图5 路段数据测试图

3.采用智能化工具协调时距图,确定相位差

利用振业优控自主研发的绿波带计算软件,以东城大道路口为零点路口设计平峰时段绿波协调方案。

图6 绿波时距图
图6 绿波时距图

优化效果

经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优化后,协调路段通行效率明显得到提高,车辆停车次数、通行时间大幅度减少,行驶车辆可以不停车或者仅需停车一次即可通过,驾驶员行车体验显著提升。

表2 路段优化前后数据对比

表2 路段优化前后数据对比

明霞大道至附城大道优化前后对比视频:

附城大道至明霞大道优化前后对比视频:

案例小结

此次对路段实施交叉绿波是基于以凤翔北路-东城大道路口为零点路口,且中间无其他交叉绿波路口的条件下,故实施成功。相对的,如果协调路段中间设计的交叉绿波路口过多,便会降低实施成功的可能性。

交叉双向绿波的形成条件比单条路段双向绿波的形成条件更为苛刻。在设计交叉绿波时,选择合适的零点路口十分关键,它能提高交叉绿波设计成功的几率,从而实现交叉路段的双向协调绿波,改善路段的整体行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