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篇内容介绍了道路交通活动中人的生物性局限,并辅以案例论证,详情请见交通安全|试论人因在交通事故预防中的作用(上)。本篇从出行群体特征、道路视觉管理、事故心理分析、设施地方标准等方面详解阐述了道路设计中考虑人因来预防事故的途径。
作者简介
王定世,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1997年毕业于湖北警官学院交通管理专业,在交警部门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
道路设计中考虑人因来预防事故的途径
- 除了有交通体系和道路安全性评价制定了规范和评价标准外,没有专门的基于人因的设计要求,如对于不同的道路用户而言,道路设计的交通控制手段对他的影响都是不同的。
老人(通常指65岁以上)有效视野和选择性注意力是不同的,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容易分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明显高于普通人。
摩托车驾驶人的视野范围受到车身高度和头部位置的影响,更关注距离车辆更近的道路,而对远方的危险感知比汽车驾驶员要低。
货车驾驶人由于车身更长更高,能比其他小型车辆驾驶人更早知晓道路信息,同时也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和操纵时间,转弯和倒车存在的视线盲区也容易造成事故。
就我国国情而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呈快速增长趋势,65岁以上群体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也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摩托车和电动车是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事故伤亡的主要群体;大货车是造成重大事故的主要车辆类型,主要通行于城市的外环和国省道公路。
针对这几类道路用户的人因研究,并在不同的道路类型里考虑到特殊的需求,可以弥补只针对设计驾驶人(道路设计时以具有正常反应的标准成年人为对象)所带来的局限。
- 需要统筹道路设计、交通控制和配套设施建设中的视觉管理和注意力管理。
对于道路使用者来说,获取信息的来源90%以上是视觉,注意力管理重点就在于不给道路使用者造成过多信息负荷的同时合理分配注意力。
在建设道路和附属设施中,各部门往往会依据各自的行业规范,而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影响会造成交通安全问题。
如行道树茂密的枝叶遮挡了路灯的照明,使夜间的路面形成明暗相间的光斑;有人行横道却没有人行横道标志,或者人行横道标志设在不起眼的路边;为方便起见,在同一根杆件上安装多个内容复杂的标牌;在有弯道的道路分岔口树立道路指示标志和广告牌;乡村公路上被绿植或指示牌遮挡的小路口;横跨道路的电子警察卡口上正对驾驶人眼晴的眩光灯;路侧和中心护栏上的商业广告和宣传标语等等(如图7)。
在视觉质量保证和注意力管理上运用人因理念,并依靠政府强制力予以保证,将大大减少因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
- 运用人因理论,从为何会犯错的角度来寻找道路工程和交通控制设施上的安全漏洞,从而主动减少驾驶人犯错的可能。
我国的通常做法是,分析交通事故中驾驶人违法所致事故的多少,并相应采取执法、教育等手段减少该类违法行为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却忽视了人是容易犯错这一基本事实。
比如一条视线良好、路面平直、车流量稀少的公路,限速值却远低于驾驶人期待车速,怎么可能指望每个人都去遵守?(如图8)
交通工程和管理人员要做的是如何减少路侧干扰、提高路侧安全或者宽容性设置、改善道路线型等手段提高安全性,而不是通过一味增强执法手段来降低车速。
- 作为道路语言的交通标志标线是实现交通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道路使用者获取道路信息的主要来源。
由于缺少强制性手段和第三方的监督,加之作为不同行业部门的设置规范不同,有很多自由空间和模糊空间,使得各地在设置时标准不一,容易增加驾驶人负担,也不符合陌生驾驶人的预期。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我们可以优先解决的问题。
如公路设置交通号志(信号和标志标线的统称)标准和城市道路标准不一致、安装标志点位随意性强、管理部门为达到某个目地随意设置标志而不考虑合理性、自行创设一些诸如彩色人行横道、右转警示区等不在国标范围内的标志标线、比较少见的标志由于缺少文字解释辅助,导致驾驶人理解困难等等。
- 以使用功能确定建设标准的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类体系无法衔接,导致以公路标准建设的城市道路和以城市道路标准建设的公路比比皆是,而忽视了道路使用者的需求的差异。
城市道路应当以完整街道为主满足各类道路使用者,而公路则主要用于满足机动车快速交通的需要。道路本身符合了道路使用者的预期,才能构成正确使用道路的基础。
结语
关于交通事故预防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很多成果。本文仅就人因方面探讨事故预防的思路,在工程、执法和教育这三个事故预防的要点里,“工程”往往是最重要,却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人因研究涉及人的生理、心理、伦理特征和交通工程、统计分析等诸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题,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的同时,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实现在交通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相信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引领下,人因理念在我国的交通事故的预防中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