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标解读 | 技术很重要,运营管理更重要

优控黑板报

自2016年发布《关于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的通知》以来,公安部交管局先后出台了多个指导文件,鼓励引入专业技术力量,不断推进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工作。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信号配时工作的管理。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支撑,各地在信号配时的服务内容、实施流程、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不尽相同,对信号配时的认识和期望不一致,普遍缺少运行管理理念等,导致信号配时管理效率不高、工作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公安部牵头编制了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规范》(GA/T 2014-2023)(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23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实现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营造一个健康、合理、有序的行业环境。振业优控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参编单位之一,全程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起草、编写、修改等一系列工作,籍此标准颁布施行的时机,也谈一谈我们作为专业服务团队对标准的理解与思考。

促进统一认识,全面理解信号配时工作

交通信号配时是交警部门开展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基础性、常态化的工作。但各地对交通信号配时工作内容的认识和工作目标的期望不尽相同,有不少地方的交通信号配时工作与交通组织优化、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相融合,不但要解决交通安全与效率的问题,还要兼顾渠化设计、意见评审、技术创新等综合交管业务需求。

我们能充分理解当地交管部门的想法和期望,但由于每个地方的需求不同,导致了信号配时工作服务内容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规范》出台,明确了道路交通信号配时的含义,把它约束在“设计交叉口的相位、相位序列”以及“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等参数”设置的范围内。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统一思想,把工作重心聚焦在“交通信号”本身。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则围绕着这一焦点逐步展开,包括基础信息台账管理、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交通信号运行巡查、交通信号保障、交通信号配时公众意见管理、交通信号运行紧急情况管理等工作,整个交通信号配时工作的骨架脉络一目了然。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的范围如此狭窄吗?我们的理解是,《规范》明确了“主干”内容,各种“枝叶”可按需增加。比如在进行交通信号配时设计时,可兼顾交通渠化设计;在进行交通信号运行巡查时,可同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在积累配时优化案例成果时,可配合宣教部门开展媒体宣传,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等。换一句话来说,“主干”是核心业务,“枝叶”是增值业务。《规范》中并没有对“枝叶”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也是为了确保“配时”这项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的同时,兼顾不同城市的个性化需求,也恰恰体现出《规范》的人性化考虑。

当然,“枝叶”的内容是否应该增加?需要增加什么?这些都要基于现实条件的考量:一是权限问题,主导配时的部门是否有足够的权限来支持这些“枝叶”内容的开展;二是资源问题,主导配时的部门是否有足够的人手和专业能力来应对交通组织优化、安全隐患排查等综合性要求;三是运营成本问题,不同级别的城市以及不同的服务内容,都意味着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大不相同。

眼下,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交通信号配时中心的落地,此次《规范》的出台,对于交通信号配时中心的建设运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让大家思考在如何做好“配时”这项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将“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打造成“城市交通治堵服务中心”乃至“城市交通管理中心”。

推行运营理念,高效开展信号配时工作

交通信号配时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但一座城市交通信号配时工作是管理工作。GA/T 527系列标准已对其中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要求,因此《规范》没有重复这部分内容,只补充了一些实施细节要求,如“可通过交通仿真对控制方案进行验证”、“控制方案实施应考虑对交通流的影响,宜在交通流较为稳定的时段实施”等。《规范》把更多描述集中在交通信号配时的工作流程、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上。

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信号优化技术很重要,但技术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这是由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涉及的部门与人员很多,交警支队、大队、信号优化单位、硬件维护单位、市民群众、公众媒体等等,沟通成本非常高;

其次,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流程复杂,缺少标准化的管理则工作效率非常低;

此外,信号配时优化要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价-经验总结-发现新问题”这一业务闭环,推动配时工作滚动式地向前发展,有效的管理手段必不可少。

因此,《规范》除了制定各工作内容的技术要求之外,重点加入了管理的要求,目的是在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工作中引入“运营”的理念,用运营思维系统性地推进信号配时各项工作。同时引导提供交通信号配时服务的企业在注重技术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体系的建设,以“高效的管理”促进“有效的技术”快速落地。

设计规范流程,精细深耕信号配时工作

《规范》针对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的六大项工作内容都制定了参考的工作流程,细致地梳理了每个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有利于提升信号配时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操作。如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工作,先根据路网/道路/路口的现实条件,制定全局的控制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运行数据调查,然后深化设计控制方案,控制方案实施后开展效果评价等,整个工作链条清晰,指引明确,对精细化开展信号配时设计工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规范》设计的各项工作流程虽然简单,但关键实施步骤都已涵盖在其中,这可以引导交管部门或专业技术团队建立工作流程与工作规范,重视工作的流程化与标准化。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这些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

以下为振业优控多年实践总结的一份协调控制方案设计流程图,它与《规范》中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工作流程图在关键步骤上基本是一致,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应用,体现出《规范》流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规范》中的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工作流程图
振业优控协调控制方案设计流程图

引入绩效机制,持续改进信号配时工作

在各地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服务中,基本都设置了服务绩效评价办法以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效,但考核指标的选择则五花八门,缺乏统一而权威的考核办法。

为了更好地利用绩效评价这一手段,促进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团队持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规范》明确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目的是建立常态化的绩效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性,“交通管理部门可委托社会化专业机构开展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工作,将业主单位与专业团队进行“脱钩”处理,评价视角更广泛,评价质量更客观,此举有利于引领交通信号配时行业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保证绩效评价的全面性,《规范》明确评价指标应该“从工作规范性、工作质量、工作时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制定:

  • 工作规范性主要考核交叉口基础信息台账建设、信号巡查工作的规范化情况;
  • 工作质量主要考核信号配时优化、信号保障工作的成效;
  • 工作时效性主要考核信号配时公众意见管理、紧急情况管理的及时响应程度。

绩效评价涵盖了技术指标与管理指标,即在开展技术实施的同时,也要注重工作机制的建立与提升。绩效机制是信号配时工作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有力助推剂。

结语

《规范》的出台对于提升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它探索的脚步就从未停止,从最开始的单次信号优化服务到驻点服务,再到现在的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服务的形态在不断升级,服务的内容在不断丰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此时颁布施行《规范》,无疑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未来的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