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个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在南宁揭牌

公司新闻

2022年6月22日,广西首个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在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正式揭牌。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政委孙志宇、副支队长罗建东、指挥中心主任陈茜、科研所所长李子龙、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洪波、交通技术部副总监陈宇等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南宁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连线振业优控交通治堵中心
连线振业优控交通治堵中心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中心,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随着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拓展,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城市道路建成的速度,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常发现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宁交警通过多方考察,于2018年引入广东振业优控交通治堵专业技术团队,共同组建交通信号优化研究室,在广西地区首次形成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的雏形,为城市交通缓堵保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宁城市大景(网络素材)
组建交通信号优化研究室

近年来,南宁交警支队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以交通安全为核心、以通行效率为重心”的核心理念,创新“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启动了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提升“点睛行动”,让市民出行更加智慧、便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部局、总队、市局等上级公安机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安部2020年10月302号文)的相关工作要求,推动交通信号应用向实战化发展,交通信号优化研究室正式升级为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信控中心”)。

振业优控治堵技术团队

南宁信控中心以信号配时为核心,涵盖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运行评价、大数据分析、交通舆情处理、交通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治等一系列与城市道路缓堵保畅相关的工作。

此次信控中心的正式启用,将作为城市缓堵保畅一站式服务中心,依托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实现全市交通信号统一管理;通过制定多层级信号优化方案、信控大数据研判处理、信控指挥联合作战,全面提升指挥中心“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警务水平,为实现城市拥堵治理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

南宁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

2021年,南宁交警支队在专业治堵团队的协助下,通过单点信号配时优化、干线协调绿波优化、区域车流均衡优化、重难点路口技术攻关、交通组织深度优化、创新型工作专项研究等多种手段,全面推进主城区“一路一策”、“一点一策”提速工程,从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逐个堵点、乱点寻求突破,为广大市民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缓堵保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单点优化

全年完成优化任务965个,涉及283个路口,通过精细化配时及定期巡查巡检,确保市区交通信号运行稳定。

交通工程师与交警到路口调研

干线协调

对江北大道和五一路等10条道路实施“绿波带”道路优化,道路通行时间平均缩短32.2%,行车速度平均提高31.6%。截至目前,南宁共设计实施了88条绿波协调道路,涉及291个路口,绿波协调控制里程突破145公里,并探索出五种协调控制模式,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南宁市绿波协调道路示意图

区域协调

对五象总部基地片区、蟠龙片区内部道路实施区域化“绿波网”,五象总部基地路网平均车速提高12.6%,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7.4%,平均停车延误时间下降10.2%;蟠龙片区路网平均车速提高5.09%,平均拥堵指数下降2.92%,平均停车延误时间下降28.65%。

五象片区区域协调控制示意图
蟠龙片区区域协调控制示意图

专项工作

新增感应控制路口23个(英华路-柳象路路口、凤岭南路-青环路路口、铜鼓岭路-雷公岭路路口等),实现路口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减少绿灯损失时间,降低通行延误,改善出行体验。优化后,路口平均排队长度下降13%以上,平均通行延误下降11%以上,总体运行效果良好。

南宁市感应控制路口示意图

此外,南宁交警还对18个中小学周边路口积极开展实地调研,“量身打造”上下学时段“护学”红绿灯控制方案,通过新增或者延长路口灯控时段,使之与学生放学时间段相匹配,既守护学生上下学路,又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节约信号灯资源。

创新工作

技术团队在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时空资源基础上,在安吉大道、民族大道等路段,创新应用“集装箱式”综合协调控制方案,利用绿波协调+红波截流的组合方式,有效解决饱和流量路段车流拥堵回溢问题。

治堵团队到学校周边调研
民族大道路口交通运行情况(优化前)
民族大道路口交通运行情况(优化后)

接下来,南宁交警支队将大力借助信控中心专业技术力量,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交通便捷度和市民交通出行满意度。南宁信控中心作为广西首个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心,在改善本地交通运行环境的同时,也将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