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行人二次过街信控设置的方式和思考(下)

优控黑板报

科普专家:武玉萍

青海互助人,振业优控实战专家。连续多期参与广州交通信号优化实施服务项目,在交通信号方案设计和优化效果评估分析等方面具有深入的理解及丰富实战经验,精通SCATS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擅长单点配时优化和干线协调优化,熟练掌握行人过街以及特殊场景的信号控制方法。

关键词: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方式、信号控制类型

上篇科普里,武玉萍专家讲解了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要求及信号控制方式等理论知识;在本文里,她将结合广州交管部门相关案例为大家详细剖析行人二次过街信控优化方面的应用思路,一起来看下——

案例分析

案例一:二次过街信控方案优化

  • 路口概况

106国道-竹仔园路口位于106国道和竹仔园村口的交叉口,106国道呈南北向走势,双向7车道,日常交通繁忙,车流量大,是重要的过境干道。

该路口西进口是南岭牌坊出口,南岭牌坊内为居住区及菜市场,早晚高峰行人、非机动车流量大,人流密集且秩序较为混乱。

图1 106国道-竹仔园路口地理位置图

  • 存在问题

行人过街时间不足

106国道-竹仔园路口中间设置有直通式安全岛,行人过街长度为28米,优化前的放行方案为一次过街形式、放行时间为24秒,难以满足周边行人的过街需求,尤其是老年人。

图2 路口优化前渠化及放行方案
  • 优化思路

该路口主要流向为南北直行车流,早高峰期间,南往北直行车流量为1150pcu/h,北往南直行车流量为1009pcu/h;晚高峰期间,南往北直行车流量为1334pcu/h,北往南直行车流量为1172pcu/h。

在早晚高峰南北直行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若直接增加行人相位时间,会对机动车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满足行人过街需求同时不影响机动车运行,将路口南北进口行人过街调整为“二次过街+搭接一次过街”的方式,即双侧搭接控制方式,第一波行人用E相位一次过街清空,剩余一波行人在中间安全岛待行一次以二次过街的方式完成过街。

图3 路口优化后渠化及放行方案
  • 优化效果

实施二次过街后,路口机动车通行效率没有受到影响,同时也满足了行人过街的需求,有效解决了行人过街时间不足的问题。

案例二:二次过街信号控制

  • 路口概况

临江大道-猎德大道路口位于天河区,为十字形路口。临江大道为东西走向主干道,东接华南大桥,西接广州大桥。该路口高峰时段东西方向为主要流向,车流量大、车辆排队时间长,路段时有拥堵发生。

图4 临江大道-猎德大道路口地理位置图
图5 路口渠化图
  • 存在问题

行人过街等待时间长,行人体验感较差

行人过街单向协调

仅南往北方向设计了协调,北往南未协调,行人完整通过斑马线需要两个周期。

图6 路口放行图

安全岛驻足行人溢出

图7 路口人流溢出图
  • 优化思路

本次优化主要是解决东进口北往南行人过街不连续,导致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交通工程师根据现场采集到的路口信息,在保证原有路口机动车通行效率不下降的情况下,设置行人过街双向协调的控制方式。

图8 路口优化前后信控方案对比图
  • 优化效果

东进口北往南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由104秒降低到66秒,行人过街等待时间降低了36.54%。

图9 优化前后路口北往南行人等待时间

另外,优化行人过街对机动车影响不大,路口行车延误指数基本持平,运行状况没有明显变化。

图10 优化前后路口停车延误指数对比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

行人二次过街不能只考虑一个方向,需要双向考虑;

当二次过街不连续时,在不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拆分相位的方式进行行人过街双向协调;

若路口非机动车较多,要完善非机动车通道;

若行人过街距离过长,需要增设安全岛。

总结

二次过街信号控制并不适合所有的大路口,不能“一刀切”,比如郊区大货车多、人流量稍大一点的路口,安全岛和停止线会让大货车驾驶员存在视距盲区,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在这个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慢行交通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足,亟待加强该方面的投入和研究。近年来非机动车数量的突增,也对城市整体交通管理方案造成影响,但目前该方面的标准缺失,在未来的规划设计或城市大脑平台建设时需将非机动车的优化和评估纳入一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