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期 重庆北碚|长间距双向绿波的炼成方法

优控黑板报

本期专家:蒲明朋

振业优控专家团成员,参与过成都、乐山、南充、眉山、赤壁、荆门等10多个城市智能交通项目,擅长绿波协调设计、大型活动交通组织保障、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信号配时中心运营管理等工作;输出经典实战案例90余篇、安全隐患排查报告40余册、学术报告10余篇,参与研发的发明专利10余项、道路验收评审会议20余场,为各地交管部门开展交通知识培训50余场。

案例来源:北碚项目

关键词:长间距路口、高速出口、流量差异大、协调控制

针对绿波协调中路口间距较大、路口实际通行需求差异大、行车速度快等因素,结合路段历史流量数据、出行特征分析、路网结构精确定位关键路口,通过简单的相序调整、设置搭接相位,控制车流通行速度,减少路段停车延误,达到双向不停车的行驶效果。

路段概况

云汉大道双向6车道,为重庆北碚区水土片区南北走向主干道,南接蔡家片区、绕城高速,北连静观镇,沿途分布机关单位、酒店、小区、学校、企业等大量流量吸引点。

其中,云汉大道(泰和路至丰和路)路段全长3.2公里,沿途分布5个路口。

图1 云汉大道(泰和路至丰和路)路段路口分布情况

存在问题

  • 未协调联控,停车延误较多

云汉大道(泰和路至丰和路)路段各路口未协调控制,驾驶员的行车体验差。

南往北方向平均停车次数为3次;平均行程时间306s,其中红灯等待时间87s,占行程时间的28.4%。北往南方向平均停车次数为3次;平均行程时间312s,其中红灯等待时间长达81s,占行程时间的25.9%。

优化思路

本次优化综合考虑道路通行条件与车流量等因素,针对路段中云汉大道-云端路与云汉大道-方正大道间距1060米,间距过长,行车干扰增大;云汉大道-泰和路为高速出口路口,车流量高于其他路口等对绿波协调造成一定难度的状况。

通过确定零点路口(云汉大道-泰和路),统一沿线路口周期为120s;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它路口进行相位相序调整、多次跟车测试、优化相位差等措施,设计出双向平峰绿波,缩短路程时间与停车次数。

图2 云汉大道-泰和路放行图

优化措施

  • 相位调整,统一周期

优化前,沿线路口的放行方式多为对放或单放,且路口周期不统一,不利于协调方案的设计。在不影响路口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统一路口公共周期为120s,根据协调方向合理设置搭接相位,调整路口的相位相序。

图3 云汉大道-云端路放行图
图4 云汉大道-方正大道放行图
图5 云汉大道-瑞和路放行图
图6 云汉大道-丰和路放行图
  • 精细设计协调速度

为切合实际情况,设计协调方案时,多次对该路段进行跟车测试,精确测出实际行驶车辆的速度需求。

图7 路段数据测试图
  • 借用设计软件,优化相位差

利用振业优控自主研发的绿波带计算软件,以云汉大道-泰和路为零点路口设计平峰绿波协调方案,确定双向带宽为30s,占南北向平均有效绿灯时长65%。

图8 绿波时距图

优化效果

协调路段通行效率明显得到提高,车辆停车次数、通行时间大幅度减少,大部分行驶车辆可以不停车通过,驾驶员行车体验显著提升。

表1 云汉大道(泰和路-丰和路)路段协调优化效果

案例小结

比起一般的绿波,长间距双向绿波的协调条件更考验协调速度及测试的精确性。因而选择合适的零点路口和多次数据采集十分关键,能提高绿波设计成功的机率。

此次绿波协调经过充分的实地调研后,以云汉大道-泰和路为零点路口,通过相位调整、统一周期等手段,成功实现长间距路口双向绿波协调,有效改善了路段整体行车体验。

振业优控交通治堵专家团

振业优控专家团每位成员至少具有10个城市的治堵经验,至少优化过500个路口。他们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支撑着全国超30000个路口的治堵优化工作,提出一个又一个创新,攻克一个又一个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