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2021年西安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优控黑板报

导读

2021年西安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2021年,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按照“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总体原则,紧紧围绕“两个治理、一个提升”(畅通治理、安全治理、服务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全面实施从“精准感知分析-精确缓堵治理-效果分析研判—修正优化提升”四个环节的交通组织优化治理闭环管理,深挖道路通行潜能,保障市民群众出行安全通畅舒适。

下面小编选取出在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综合治理等工作中成效明显,并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十大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

 

经典案例一五路口十字交通组织优化

关键词:交通组织优化、“脚印城市”、慢行交通

路口概况:五路口十字位于五路口地铁站商圈中心位置,北接西安火车站,南接解放路商圈,西接北大街,东接朝阳门,是主城区最主要的交叉口之一。该交叉口由承担通勤转换交通的解放路和东西五路两条道路相交而成,客货运交通主体混杂加剧通行压力。

问题简述:交叉口内部空间太大,慢行交通过街距离较远,非机动车、行人在交叉口内通行时间较长且遵章率差,交通秩序混乱现状难以疏解。

优化措施:推广“脚印城市”保障行人通行路权最优先:在过街安全岛内粘贴行人“脚印”地贴,分离行人与非机动车。在机非共享空间内施划“自行车地标+双雪佛龙箭头”,并增设小型左右通行自发光引导提示标志,加强机非分离效果。在斑马线内侧设置“非机动车双向通行”过街通道,并增加慢行过街通道宽度。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优化效果:实现慢行交通与机动车路权的合理分配,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间和等待空间,慢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通行效率、遵章率和安全性均有显著提高。

推荐理由:慢行交通规划合理,改善通行环境,既提升慢行交通通行环境和品质,又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让出行更安全。

 

经典案例二:南三环与芙蓉西路十字新型控制方式

关键词:借道左转、可变车道

路口概况:南三环与芙蓉西路十字交叉口为连通曲江新区一期和二期的重要节点,承载着曲江二期多数通行车辆出行,由于周边南北向横跨的南三环通道不足,路网连通性不够,造成该交叉口早晚高峰时段车流密集,流量大。

问题简述:南进口车道现状无法满足高峰时段交通需求。南进口左转车辆需求量大、左转车道数不足,车队不能在有限的绿灯时长内完全消散,与下一相位的通行车辆形成冲突,导致该交叉口内高峰时段车流密集拥挤。

优化措施:将南进口第三条车道设置为直行/左转可变车道,在车道内侧左右两侧施划倾斜45度的白色锯齿形标线,同时在进入交叉口前方设置带有LED的动态可变车道标志牌。此外,在南进口设置“借道左转”,在中央绿化带约60米处开辟“借道”缺口,在缺口处增设“左转借道”的引导交通信号灯、标志,保障高峰时段提高左转车流的通行能力。

图4
图4
图5
图5
图6
图6

优化效果:高峰期交叉口南进口每小时可多通行左转车辆200余辆,左转车流通行能力提升约25%。

推荐理由:通过可变车道+借道左转,有效提高左转交通转换能力,从而提升交叉口总体交通运行效率。

 

经典案例三:南二环与高新路十字“双待”区设置

关键词:左转待行、直行待行

路口概况:南二环与高新路十字交叉口为进、出高新区的重要节点,东西向直接连接西安市最重要的接通主干道路(南二环),造成该交叉口日常交通流量基本处于满负荷状况。

问题简述:由南二环西段快速路进入该交叉口向南和北转弯车辆排队现象严重,早晚高峰交通流量超饱和,南北向晚高峰交通量高达9777pcu/h,拥堵指数达9.85,时有拥堵发生。

图7
图7

优化措施:充分利用交叉口内部空间,设置机动车 “双待”区(直行待行+左转待行)以及非机动车通道、行人过街安全岛(红色的二次等候区),实现机动车快速通行、慢行交通安全通畅。

图8
图8
图9
图9
图10
图10

优化效果:高峰时段每小时可多通行直行车辆400余辆,路况得到明显改善,各方向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南北向、西向车辆长排队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慢行通行更加安全通畅。

推荐理由:双待行区+慢行专用道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让市民出行更安全。

 

经典案例四:太华南路与自强东路节点交通组织优化

关键词:高“位阶差”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路口概况:自强东路为西安市新建城市快速路,扩建后达到双向18车道,同时为西安火车站北广场进出主要交通路段,与之相接的太华南路为双向8车道。两路段相交而成的交叉口成为高位阶差节点,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

问题简述:自强东路车流行驶进入太华南路时由于存在位阶差,导致车辆需要进行合流,冲突点较多,安全隐患较大;太华南路的车道数无法承接自强东路的大交通流,从而导致拥堵发生;另外,行人过街距离较长,慢行交通渠化不合理,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

优化措施:交叉口信控更改为三相位,确保车辆有序通过;明确路权,加强指引,在北向西左转提前区分方向,同时在其它左转方向设置地标、引导线以及地道入口门架指示牌、门架墩,岛头后置,虚实线增强容错功能,增设辅助LED牌,设置可变车道,进入长地道,采用彩色沥青路面,提高道路分流提醒。

图11
图11
图12
图12
图13
图13

优化效果:该节点早晚高峰回溢现象明显改善,早高峰除北进口存在二次排队外,其他进口道基本能够一次清空;晚高峰时段西进口与北进口排队长度平均减少了48.5%,南进口排队长度平均减少了42.5%。

推荐理由:高“位阶差”交通节点和大型交通枢纽周边交通保障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五:电视塔环岛北口渠化微改造

关键词:绿化“微改造”、专用掉头车道、非机动车专用道、行人二次过街

路口概况:长安路东西两侧的道路在电视塔南北两侧交汇后形成一个不规则“环岛型”交通组织(电视塔环岛),全长约2公里。电视塔环岛北口为西安市南北中轴线长安路重要的交通转换枢纽;环岛南口与西安绕城高速长安收费站衔接。周边的长安南路、丈八东路等六条道路汇流后均绕环岛通行,同时盘道附近分布多个大型购物、展览及旅游场馆,交通流密集,行人过街需求极大。

图14
图14
图15
图15

问题简述:由于环岛内南向南掉头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已达2000pcu/h,并且北口未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造成环岛内绕行车流与长安路直行车流相互交织,冲突点多,通行效率低下;同时部分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加剧道路拥堵,导致事故频发,安全隐患大,成为制约区域路网通行的交通堵点。

优化措施:道路绿化带“微改造”,拆除北侧部分中央和辅道绿化带,在环岛北口南侧设置两条专用掉头车道、三条直行车道,北侧中央增设由北向北专用掉头车道和南向南四条掉头车道,增加道路通行空间,进一步提升道路利用效率;同时为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在盘道北口增设人行横道标线、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非机动车过街专用道,对非机动车过街秩序进行规范管理;并在环岛北口增设交通信号灯,通过绿波联动控制实现均衡交通流量。

图16
图16
图17
图17
图18
图18

优化效果:区域路网交通流量更加均衡,北口交通压力得到缓解,路段交通事故起数与往年同期比较有了大幅下降;行人过街由改造前的8至15分钟绕盘道一周变为40秒快速通过,非机动车通行更加安全、顺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推荐理由:“小改造”实现“大成效”。

 

经典案例六:二环立交主道合流节点“拉链式”通行

关键词:合流节点、“拉链式”通行

路段概况:二环立交存在多个主道合流处,多车流需要合并,但现场缺乏指示引导,导致车辆相互抢道行驶。

问题简述:交汇合流处车流量大,交通秩序混乱,通行效率降低,容易引发剐蹭事故造成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优化措施:设计“拉链式”通行,提前施划“交替行驶”地面文字标记并配套相关减速标线,在合流处施划“1、2、3”车道交替通行引导数字,表明车辆行驶顺序,增设交替通行引导标志,引导机动车交替通行。

图19
图19
图20
图20
图21
图21

优化效果:通过实施“拉链式”通行措施,有效提升了合流处的通行效率,相关路段通行效率可提高10%至20%,同时事故发生率也在平稳下降。

推荐理由:“拉链式”通行减缓合流冲突,改善通行秩序,提高通行安全性及通行效率。

 

经典案例七:高新一中“保畅护学”

关键词:五位一体勤务机制、四个联动、限时停车、交通组织优化

路段概况:高新一中高中部位于唐延路科技二路至科技三路之间,唐延路为5车道+1条逆向公交专用车道,学校周边涉及5条道路(2横3纵)、6个交叉口,有多个产业园、大型社区。每天下午放学正值晚高峰,学校门口拥堵严重。

问题简述:高新一中学生下午放学正值晚高峰,440余辆私家车在唐延路、科技三路违法双排甚至三排停放,造成学校门前出现以时间短、空间小、车辆多为特点的“肠梗阻”式拥堵。

图22
图22

优化措施:落实支队“情指勤督宣”五位一体勤务机制,成立缓堵保畅铁骑小分队;建立“四个联动”机制;协调学校周边停车场增设停车泊位,设置限时停车泊位;完善交通设施,在学校西门加装隔离护栏27米,施划禁停区标线,设置公交车和接送学生车辆分道通行标志以及学生接送临时停车标志,并施划彩色非机动车道路面,引导车辆各行其道,各停其位。

图23
图23
图24
图24
图25
图25

优化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学校门前近十年交通拥堵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高峰时段交通供需更加平衡,有效改善了周边交通秩序,提高了通行能力。

推荐理由: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保畅机制、优化提升交通工程设施和交通组织方案、强化勤务保障,有效解决了近十年的交通拥堵问题。

 

经典案例八:占道施工区域加强型警示

关键词:警示交通标线、加强型警示交通设施

区域概况:随着西安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施工范围也在逐渐增大,在实际道路施工过程中,造成交通拥堵,非常容易对正常的城市交通产生影响。

问题简述:占道施工增加城市交通运行压力,而施工现场又缺少必要的交通标志,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给交管部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26
图26

优化措施:施划作业区橙色警示交通标线;设置加强型警示交通设施;设置施工区域两图公示区;全面设置施工区域警示。

图27
图27
图28
图28
图29
图29
图30
图30

优化效果:围挡区域周边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交通设施更醒目、更规范,提升了交通安全性。

推荐理由:橙色、加强型、公开、安全等警示交通设施,确保施工区域周边交通秩序有序、规范。

 

经典案例九:大货车“内轮差”盲区专项治理

关键词:右转必停、机非隔离、减速标线

路口概况:大型货运车、工程运输车、公交车等车辆右转弯时,受制于大型车辆车身长、轴距宽等因素,驾驶员视野盲区较大(死亡弯月),容易将同方向直行的非机动车、行人卷入车底,引发交通伤亡事故。

问题简述:车辆右转时存在内轮差及视线盲区,尤其是大型车辆,当观察不清或车速较快时,容易与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发生碰撞。

优化措施:设置“右转必停”——右转大型车停车让行区,在交叉口右转车道及停车让行区域内施划减速震荡标线,同时在交叉口“右转危险区域”按照大型车右转时的行车轨迹摆设机非隔离护栏,并施划地面预告文字、安装停车预告标志,倡导市民和驾驶员在大型车通行较为频繁的交叉口养成“1停、2看、3起步、4慢行通过”的通行习惯。

图31
图31
图32
图32
图33
图33
图34
图34

优化效果:路口未发生一起因内轮差导致的交通事故,效果显著。

推荐理由:“右转弯危险区”的设置,降低恶性事故发生。

 

典型案例十:“十四运”专用车道系统规划和建设

关键词:专用车道系统、交通诱导

区域概况:“十四运”“17+25”条涉赛和迎宾线路多为我市主干道,因赛会车辆具备“短时间集中汇聚、集中疏散”特点,导致赛会期间,赛会车辆出现进场困难、散场疏散时间久、停车难等问题,对区域交通造成较大影响。

问题简述:大型赛会需要对通行线路进行较长时间封闭管理;场馆周边缺少足够规模停车资源;公共交通运力和站点接驳引导设施不完善。

优化措施:通过分区管理(主会场核心保障区、主城区优先通行区、分会场外围保障区),系统规划,联通全运村与各场馆之间的全运会专用车道系统网络;专用车道按照“核心区靠左、主城区靠右、快速路优先、精细化管控”的原则,占用一条车道设置,并采取“地面标识+告知标志+引导标线”的形式进行铺设。

图35
图35
图36
图36
图37
图37
图38
图38

优化效果:现场实测两条社会车道与全运专用车道交通流量比为2.43:2.41:1,通过弹性化管控、人性化管理,在确保涉赛车队高效、安全通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日常出行的影响。

推荐理由:引入大数据思维,精细化开展道路规划,有效保障赛会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