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点评专家:孙艳磊
案例来源:南充交通信号控制中心
关键词:长距离绿波、双向绿波、分段式协调、短距离路口、精细化配时
本案例通过分段式协调及精细划分时段等措施,实现了超长路段的绿波协调,减少了停车次数。在超长路段中往往采用分段式协调、设置“同红同绿”或设置一定的相位差达到实现绿波的目的。此外路段增设了道路中央隔离栏规范车流掉头秩序,减少横向交通干扰。本案例的优化思路和具体做法,较适用于长距离绿波带的设计,值得应用推广。
路段概况
江东大道为南充市高坪区南北向进出城重要通道,其北接南充绕城高速,南接都京港嘉陵江特大桥,全长7.5公里,沿途设置23个红绿灯路口。该路段车流量不均衡,红绿灯数量多,干扰因素大。在未协调控制的情况下,停车次数多,整体通行效率较低。
存在问题
1、路口信号方案单一,未进行精细化配时。
江东大道全线23个信控路口皆为单一配时方案,不满足动态车流变化,平峰空放、高峰排队问题频发。
2、路段缺少协调控制,停车次数多。
江东大道整体车流量不均衡,路口间周期相差较大,且缺少协调控制,双向停车次数高达20余次,驾乘者的出行体验感较差。
3、路段干扰因素多,存在安全隐患。
江村街至育才街路段无护栏隔离,车辆肆意掉头,影响行车秩序,存在安全隐患。
4、局部存在回溢现象,交通拥堵严重。
(1)汇入型车流导致回溢。受地形影响,高坪区与其余三区以江为隔,以桥连接。江东大道连接的白塔大桥、阳春路等主干道,汇入型车流量大,导致该类节点路口常有车流排队溢出现象。
(2)短间距路口导致车流回溢。如江东大道-桂清路与江东大道-琴台西路路口间距较近,且路口车流量较大,经常出现回溢现象。
优化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南充交警与交通工程师经过充分研究,考虑采用分段设计的思路实现绿波整体控制,通过外围截流及交通组织优化等方式消除绿波干扰因素。
经过实地调研,选取交通流量较大的江东大道-八角街、江东大道-阳春路、江东大道-桂清路交叉口作为本次区域联动协调的关键节点路口。将协调路段分为育才街至江村街、阳春路至环塔路、桂清路至规划八路三段进行分段协调。
优化措施
1、设计车速。
经过实地调研道路条件、车流分布情况等,设计江东大道平峰时段平均车速为(55±5)km/h,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为(45±5)km/h,绿波体验效果较好。
2、统一公共周期。
通过调研,确定三个协调路段内的关键路口周期分别为江东大道-八角街(平峰110s/高峰130s)、江东大道-阳春街(平峰105s/高峰125s)、江东大道-桂清路(平峰105s/高峰125s),其余路口根据关键路口统一周期并进行方案调整。
3、对沿线路口进行精细化配时。
根据江东大道全天流量变化特点,划分为6个时段。本次江东大道的交通信号协调优化工作,主要以平峰及高峰时段绿波协调为主,具体时段划分如下:
表1江东大道-江村路路口配时表
4、主路绿波通行,外围红波截流。
江东大道设计绿波协调使车流快速通过,汇入路段进行红波截流,减小汇入型流量对绿波稳定性的影响。
5、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江村街至育才街路段设置隔离护栏,做好标志标线引导,规范掉头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减少行车延误。
6、使用绿波软件,设计双向分段式绿波协调方案。
优化效果
优化后江东大道北往南行程时间为8分45秒,南往北行程时间为9分04秒,通行效率平均提高41%,双向总停车次数由20次降为2次。
表2优化前后各项数据对比
根据高德智慧交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优化前拥堵指数为1.52,优化后拥堵指数为1.37下降9.9%。
案例小结
本案例深入研究路段交通特点,通过分段协调控制及单点精细化配时,实现超长双向绿波,并通过逐级截流、交通组织优化等手段,消除横向干扰因素,大大提升江东大道的通行效率,车辆停车次数、通行时间大幅度减少,驾车体验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