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甘霖
振业优控专家团成员,曾参与珠海、佛山、汕头、中山、广州、三亚等多个城市智能交通项目,具备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组织设计、交通仿真设计、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运行评价、交通影响评价等多方面专业实战经验,在交通运行评价、交通仿真设计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及独特的见解。输出交通组织设计实战案例70余篇,安全隐患排查报告10余册,交通运行评价报告40余篇,开展交通仿真设计及评价50余次等。
关键词:K型路口、交通组织、相位设计、限行、绕行
在日常工作中,交通工程师能接触到的路口类型各式各样,其中,K型路口由于其特殊性,在分析需求时,需统筹各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
K型路口,顾名思义,是路口形状结构与英文字母“K”相似的路口,与X型路口极其相似,但存在局部特征,可以理解为X型的一种细化分支。
K型路口一般车流主方向为同侧的“K”字竖线方向,成近180度,两条支路分别从同侧汇入主路,成直角或锐角分布。这类路口容易引发行车视线问题,并由于接入支路方向车流的汇入,主流方向车流会受到较大影响。
为更好地了解K型路口的特点及其解决方案,实战专家甘霖将引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与大家进行交流。
路口概况
案例路口为某市高速出入口路口,南北向为省道,往北进入高速,往南返回市区。西向为通往西北向的分支,且由于西侧出口目前为施工占道状态,故西进口占用一车道作为出口道使用。日常南北车流量、西北左转往北车流量均较大,南往西北非机动车较多。
存在问题
- 问题1:机动车多流向交织,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路口未修建信号灯,过往车辆争抢通行。特别是西北进口左转至北出口,即西北往北侧进入省道方向车流量较大,稍有不慎,即会发生交通事故。
- 问题2:非机动车通行难度大,存在严重机非冲突
南往西北有较多非机动车通行,日常流量大。但其途径路径需跨越多条车道,存在严重机非冲突。
设计思路
综合路口情况,现提出3种综合整治思路:
- 思路1:限禁部分流向,建立待行区,允许部分冲突存在
渠化方案:禁止北往西右转方向车流,该车流需经右转渠化前往西北出口掉头后右转,绕行进入西出口;禁止西左转往北出口方向车流,该车流需提前绕行;增加南进口直行机动车待行、西进口左转机动车待行区、西北进口左转机动车待行区,设置待行屏;增加南进口非机动车左转待行区,非机动车跟随左转机动车灯通行;西北进口需设置二次过街,西北往南非机动车跟随行人过街;调整路口车道功能设置,增加相应交通标志。
相位方案:在允许冲突的情况下,路口可采用三相位设计,增加路口通行效率。西北进口直行方向采用迟启动的方式(5~10秒),减少汇流冲突;在南单放相位后,设置一定的清空时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优势:
此方案着重考虑行人与机动车的通行需求,同时兼顾了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
注意:
建设非机动车等待区后,需同步规范左转非机动车。当南侧行人灯亮红灯时,应禁止左转非机动车继续进入路口,让其等待下一个绿灯通行。
- 思路2:沿用思路1限禁思路,建立非机动车待行区
渠化方案:禁止北往西右转方向车流,该车流需经右转渠化前往西北出口掉头后右转,绕行进入西出口;禁止西左转往北出口方向车流,该车流需提前绕行;增加南进口非机动车左转待行区,跟随左转机动车灯通行;增加西北进口非机动车左转待行区;调整车道功能,增加相应交通标志。
相位方案:在允许冲突的情况下,路口可采用三相位设计,增加路口通行效率。西北直行方向采用迟启动的方式(5~10秒),减少汇流冲突;在南单放相位后,设置一定的清空时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南左转机动车、西北左转机动车实施迟启动,对后续到达路口的非机动车进行拦截,等待下一个绿灯通行。
优势:
着重考虑了非机动车通行,兼顾机动车通行。
注意:
此方案为考虑行人较少情况下的设计,同时亦需加强对非机动车的引导。西南进口通过路口时间较长,存在一定尾车冲突。
- 思路3:充分利用道路条件,实施区域绕行,减少冲突流向
渠化方案:建立绕行机制,充分利用路网条件,西北进口仅左转,西进口仅右转,北进口仅直行,允许西右转合流冲突;西北进口设置二次过街,非机动车跟随行人过街通行;调整车道功能,增加相应交通标志。
相位方案:路口可采用三相位设计,确保南往西北方向车流通行;在南单放相位后,设置一定的清空时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优势:
兼顾考虑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大幅缩短了行人过街距离,同时也确保了机动车通行;且冲突较小,安全性更高;节约部分成本,不需设置待行区灯具。
注意:
此方案为有充分绕行条件的路网设计,同时亦需加强对非机动车的引导,使其跟随行人通行。
总结
综合上述K型路口的三个优化方案来看,每一种方案都对应着不同的场景需求。思路1更贴近“行人与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思路2更贴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思路3则是在权衡各方需求的条件下,平衡通行安全的需求。同时,对比三种思路,其实都离不开限行、绕行的整体思路。
如何有效解决不同场景下相似的问题,是交通工程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到追根溯源,抽丝剥茧,从看似繁杂的逻辑中抓住核心需求,才能更快应对千变万化的交通状况,才能更好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